中国天文学会

1922年成立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中国天文学会(英文名:Chinese Astronomical Society,英文缩写:CAS)是由中国天文学科技工作者及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业务范围包括开展国内外天文学科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普及天文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等内容。[2][1][4]中国天文学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1]总部地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元化路10号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6号楼216室。[2][3]
1922年10月30日,中国天文学会在北京成立,并设会所于北京古观象台;1932年,会所迁至南京,挂靠在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49年后,中国天文学会先后由中国科联和中国科协领导,并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5]1955年8月,中国天文学会委派张钰哲戴文赛吴新谋、叶式煇出席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天文联合会。[6]1961年12月21-27日,中国天文学会与紫金山天文台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太阳、射电联合会议。[7]1979年10月9-16日,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组委托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武汉召开了天文地球动力学第二次学术讨论会。[8]1980年4月13日,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天体物理、空间天文和卫星动力学及应用三个专业组正式成立。[8]1983年,中国天文学会同意,并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批准由上海天文台主办的《天文学进展》发行。[9]1991年7月23日-8月1日,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在阿根廷举办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1届大会。[10]1996年2月11日,中国天文学会接纳自然史研究所为中国天文学会团体会员。[11]2002年10月30日,中国天文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文集《中国天文学在前进》第三集(1992年-2002年)制作完成。[12]2018年10月28日,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中国天文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昆明开幕。[13]2022年11月16日,中国天文学会成立百年纪念大会在南京举行。[14]2024年10月30日,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中国天文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开幕。[15]
截至2022年4月中国天文学会下设8个工作委员会、1个基金工作组和11个专业委员会;有团体会员单位36个,会员3000余人。[2][16][17]中国天文学会在中国和国际进行“中国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学术年会”“张衡学术研讨会”“亚太合作天体物理国际系列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18][19][20][21][22]中国天文学会还出版《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天文学进展》《天文学报》《天文爱好者》等多种学术刊物。[23][24][25][26]

历史沿革

1912年5月,民国政府教育部设立中央观象台,接收清政府钦天监外署(泡子河观象台)作为台址;同年民国政府接管清政府所属的军[]府改组为参谋本部。对军谘府所属创设不久的陆军测量总局和陆军测量学堂(后改称学校)充实人员、设备,在三角科中培养一批实用天文人才。[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