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羯罗

印度中世纪哲学家
[jié]罗(Śaṅkara,约788年—820年),婆罗门种姓印度教的创立者、吠檀多派的集大成者、不二论的创立者。他坚持正统哲学,反对佛教和其它非正统派哲学或宗教,但他对于梵和幻的学说与大乘佛教的“空”甚为相似,故而正统派也有人把他称作“戴假面具的佛教徒”。[3][4]
印度传说,商羯罗是父母向湿婆求子而降生的,降生前其父母曾梦见湿婆许诺亲自化身降世,诞生后便显现出种种与湿婆神有关的异相,于是得名“商羯罗”,意为“吉祥”“仁慈”。商羯罗自幼聪颖过人,对婆罗门经典过目不忘。5岁父亲去世,8岁即出家云游,四处访学。后来在北印度拜吠檀多不二论大师乔荼波陀的弟子乔频陀为师,学习并阐发吠檀多不二论。商羯罗笔耕不辍,辩才无碍,在当时即享有盛名,赢得了众多追随者,所到之处没有人不拜服他的思想。他便广授门徒,建立寺庙,最后在喜马拉雅山附近去世,年仅三十余岁。[1]
尽管商羯罗的一生非常短暂,却有约400多种以他署名的作品流传了下来。即使这些著作大部分被后来的历史学家证实为伪作,却也不能掩盖少数商羯罗真作中所展现出来的惊人的思辨与博学的光辉。在婆罗门教转变为印度教(新婆罗门教)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商羯罗扮演了重要极重要的改革者角色,其一改旧婆罗门在整体面貌上呈现出来的崇尚祭祀、偏重崇拜而忽视学理、少用逻辑的特色,为新婆罗门教从宗教到宗教实践都树立了新的典范。他所建立的哲学体系,极大地丰富了印度哲学思想,把印度哲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后世印度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对印度哲学思想所作出的的贡献和影响,几乎是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比与之拟。[5][6]

人物生平

生卒年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