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戴维孙

美国物理学家
克林顿·戴维孙,出生于1881年10月22日,美国物理学家,电子衍射的实验发现者之一,曾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他与雷斯特•革末在戴维森-革末实验室里共同合作发现电子衍射现象,同时,乔治•汤姆孙也独立发现电子衍射现象。因此,戴维森和乔治•汤姆孙于1937年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月球的戴维森陨石坑(Davisson Crater)是因他而命名。
于1958年2月1日逝世。

人物简介

电子衍射的实验发现者之一。1881年10月22日出生于伊利诺斯州布卢明顿,1958年2月1日于弗吉尼亚夏洛茨维尔逝世,卒年77岁。父亲约瑟夫是一位画家,母亲是个教师。1902年,由布卢明顿高中毕业后,由于密立根的影响而进入芝加哥大学。第二年辍学,暂时到柏图大学担任助教。1905年,他转到普林斯顿大学担负部分教学工作,并在欧文·里查逊(O·RiChardson)、詹姆斯·琼斯(J·Jeans)和亚当斯(E·P· Adams)指导下学习物理。1908年,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埋学士学位,1911年以题为《碱士金属盐类正离子的热发射》的学位论文取得普林斯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1911年8月他与里查逊的妹妹夏洛特·萨拉·里查逊结婚,同年夏天,卡内基理工学院任命他为物理学助理教授。1917年战争时期他离开卡内基理工学院,到西部电力公司实验室(现在是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工程系统,参加一项军用电通讯的设计。战后他留在西部电力公司实验室工作。1925年以后他成为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在这里,他得到了能以全部时间用于基础研究的保证。

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