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 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元素天然放射性的发现。[1]最早研究的强相互作用是核子(质子或中子)之间的核力,它是使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相互作用。[1]之后,在1934年,汤川秀树(Hideki Yukawa,1907-1981)和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在研究原子核结构与中子衰变现象时,认识到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存在,并分别提出了介子交换理论和四费米子相互作用理论。[1]自1947年发现与核子作用的π介子以后,实验中陆续发现了几百种有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这些粒子统称为强子。[1]在量子色动力学(QCD)中强相互作用一般认为是由胶子传递的,即胶子会在夸克与夸克、夸克与反夸克、反夸克与反夸克之间交换。[7]吴秀兰等科学家因对胶子发现有很大贡献,因此在1995年获得了欧洲物理学会髙能和粒子物理奖。[8]1973年,由戴维·格罗斯(David J. Gross,1941-),戴维·波利策(H. David Politzer,1949-)和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1951-)发现了强相互作用的渐进自由,量子色动力学(QCD)也由此诞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