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无谶

中天竺人、佛教译经师
昙无谶(385年-433年/439年?),又名竺法丰,是一位来自印度摩揭陀的佛教僧人和翻译家。[1]他曾在克什米尔龟兹学习和传授佛教,并在敦煌居住了数年。420年,昙无谶在敦煌时被北凉国王沮渠蒙逊俘虏,之后在蒙逊的赞助下,他移居到北凉的都城姑臧。昙无谶不仅是蒙逊的重要政治顾问,还成为了最多产的佛经翻译家之一。他的翻译作品中,有些是他自己口译的,而不需要翻译官的帮助。昙无谶精通多种语言文字,博学强记。然而,他在433年的西行途中,遭到了前任赞助人蒙逊的暗杀,原因是出于某种政治考虑。昙无谶是涅[pán]宗的始祖,被誉为佛教著名译经师。[2][3]

人物事迹

昙无谶(音谈摩衬,意译法护),中天竺人。六岁丧父,跟着母亲做织工过活。他母亲看到沙门达摩耶舍受人崇拜,得到丰厚的供养,很为羡慕,就叫他去做达摩耶舍的弟子十岁。学念经,聪明特出,记忆力强,一天能背三百多颂。他本学小乘,后来遇到白头禅师,辩论了一百天,难不倒禅师。禅师便给他树皮的写本《涅槃经》,他读了以后,便专攻大乘。到二十岁时,已熟习大小乘经典六万多颂。他受到《涅盘经》的启发才改小归大,后来他弘扬佛教即以《涅槃经》为主。

智勇斗国王

昙无谶的从兄是善调象的,无意间把国王所乘的白耳大象弄死了,被王所杀。国王命令不准亲属去看,独有谶来哭他并将他埋葬了。国王发怒要杀谶。谶很从容地说:“您因他犯法而杀他,我因他是亲属而葬他,这并没有什么不合理,您何必生气呢?”国王惊讶他的气概,便款留他并行供养。他懂得咒术,颇灵验,在西域有大咒师之称,因此国王很优待他,但不久就淡薄了。后来,他因事触犯了国王,就带了《大涅槃经》前分十二卷和《菩萨戒经》等,逃到龟兹。那里的人都学小乘,不信《涅槃》,他只好又去敦煌,停留了几年。他在那里开始译经,现在《菩萨戒本》一卷就是当时的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