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北宋苏轼创作的散文
胸有成竹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iōng yǒu chéng zhú,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文中说,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自己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自己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yún]筜[dāng]谷偃竹记》。[1]

简介

古文《胸有成竹》(苏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