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复旦大学二级院系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Department of Physics,Fudan University)是复旦大学的二级院系,[2]地址位于上海市淞沪路2005号,[1]系主任为吴义政[4][a]截至2025年3月,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共有教职工120余人,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00人、研究生约90名。[2]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是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由原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等校物理系师生合并而成。前身是1942年在重庆建立的国立复旦大学数理系物理组。[2][3]1993年,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获批成为国家基础科学(理科)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成为国家首批物理学重点一级学科,2009年,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获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资助。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物理学获评A级;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更是获评A+级。该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2019年,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在本科教学阶段设立物理学专业,是国家首批设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6]建有“应用表面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计算物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微纳光子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负责管理运行校级微纳加工平台。[2]重点发展六大学科方向:凝聚态物理、光物理与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物理、计算物理、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7]

发展历程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是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由原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等校物理系师生合并而成。前身是1942年在重庆建立的国立复旦大学数理系物理组。[2][3]1993年物理学系获批成为国家基础科学(理科)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成为国家首批物理学重点一级学科,2009年获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资助。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物理学获评A级;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更是获评A+级。该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022年8月13日至21日,在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资助和支持下,由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与现代物理所举办的2022年复旦大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暑期学校举办。[8]2024年4月24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在江湾物理楼C101室召开全系教职工大会,系党委书记刘召伟同志主持会议,约70位教职工参会。会上,复旦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童一明同志宣读了学校任免决定。周磊同志已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不再担任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主任一职,由吴义政同志担任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主任兼党委副书记。[9]2025年3月17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联合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所高校的物理学院共同举办“PFUNT NIGHT”人才交流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