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刘集机场(Xiangyang Liuji Airport,IATA:XFN,ICAO:ZHXF),简称襄阳机场,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刘集街道,西距襄阳市中心18千米,为4D级民用支线机场、临时航空口岸机场[1]襄阳刘集机场于1986年1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修建;1987年7月1日动工兴建,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1989年10月9日一期工程通过国家正式验收;1989年12月14日,襄阳刘集机场建成通航,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qú]”之称的襄阳,“飞天梦”变成了现实。2014年11月10日,襄阳机场T2航站楼扩建工程正式动工建设。2017年10月29日,襄阳机场航站楼T2航站楼正式启用,由重庆飞往襄阳的G52695次航班平稳降落襄阳机场,停靠8号廊桥位,实现了襄阳通航以来首次使用廊桥对接飞机,是襄阳机场里程碑式的一次突破。2019年,襄阳机场实现国际跨境直航“零”突破,临时开放国际货运包机首飞成功。截至2019年10月,襄阳机场拥有一条2600米的跑道,T2航站楼2万平方米、廊桥5个、停机位11个、停车场18000平方米,年吞吐能力将达到225万人次。[2]襄阳刘集机场被列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2023年,该机场航线网络通达全国34个城市,旅客吞吐量179.1万人次。[3] 机场简介
2014年7月14日,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正式批复《关于襄阳刘集机场使用许可证部分内容变更的请示》,根据批复,襄阳机场飞行区等级由“4C变更为“4D”,消防救援等级由“6级”变更为“7级”。自此,襄阳机场保障B737-800等机型将不再受航班架次限制,机场安全裕度得到明显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
襄阳机场原有跑道长度2400米,单向盲降。机场跑道于2018年5月8号开始不停航施工,向北延长200米至2600米,12月完成竣工验收。2019年3月5号顺利通过模拟机验证,3月1号至7号进行了飞行校验。2019年3月12日,南航对襄阳机场跑道扩建飞行程序进行实地验证试飞,此次实地试飞对襄阳机场2600米跑道道面、导航设施、助航灯光、通信导航、飞行程序及保障能力等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历经132分钟的实地试飞,机组顺利完成了传统及PBN飞行程序的8个试飞科目,各项飞行参数和指标显示正常,机场相关设施、设备均符合要求,试飞工作十分顺利。2600米双向盲降跑道预计2019年5月23日投入使用。
襄阳机场总体规划(2018版)已获得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和襄阳市政府批复,确定了机场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未来,襄阳机场将从现在的支线机场发展成为中型干线机场,鄂西北地区重要的通用航空基地。根据批复,襄阳机场总体规划以2030年为近期目标年,2050年为远期目标年。近期规划为: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2万吨、年客机起降42782架次;远期规划目标为: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5.8万吨、年客机起降79273架次。新建一条长3200米、宽60米(含路肩)的跑道,将现跑道延长并改为平行滑行道,新建滑行道系统。虽然机场地位仍为4D级机场,但新设计的方案是按照4E级标准制定的,配套建设E类站坪、目视助航、通信、导航、气象设施。新建2000平方米航管楼及塔台一座、消防站。工程需新征用地约1780亩,估算投资约6亿元左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