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尹桑

中国的篆刻家
李尹桑(1882年-1945年),原籍江苏吴县,后居广东番禺,是中国近代著名篆刻家。他擅长雕刻小鉥,与黄宾虹易大厂邓尔疋等人关系密切。李尹桑的作品以临[]汉、魏诸碑,饰有金石气彩,偶尔也会写赵之谦真、行书,赏鉴家难以辨别真伪。他的生平和作品在《枫园画友录》《广印人传》和《艺甄初集》等书中有详细记载。

人物生平

(一八八二―一九四五)字茗柯,一作[míng]柯,一字壶父,号鉥斋,别署秦斋,原籍江苏吴县,寄居广州。精研篆刻碑拓数十年,与黄宾虹、易大厂、邓尔疋等往来较密。以精刻小鉥名于时。临橅汉、魏诸碑,饶有金石气。偶写赵之谦真、行书,赏鉴家莫辨真伪。《枫园画友录》、《广印人传》、《艺甄初集》
黄士陵游。字茗柯、酩柯、榠柯、师实,号壶父、玺斋、鉥斋、秦斋、若虚、朱华、公之佗。斋堂为绿云轩、大同石佛[kān]、异钩室、宣灵馆、双清阁、长生安乐之室。工书法,临摹秦、汉诸碑,饶有金石气。画以花卉见长。刻印为黄士陵高足,精治小玺,印文方折硬挺,用刀生辣犀利,布局谨严稳重中多变化,作品载誉岭南。与黄宾虹易大庵邓尔雅交善。晚年除尝为小吏外,均以鬻印为生,印之流布岭海及省外者至[huǒ]。存世有《大同石佛龛印稿》、《李玺斋先生印存》、《异钩室玺印集存》、《戊寅印稿》及与易大庵合辑《秦斋魏斋玺印合稿》。本印谱共选录有 96 印。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幼随父迁粤居广州,遂隶籍广东番禺。时[]县黄士陵(牧甫)先生应广东巡抚吴大激之聘,主广雅书局校书堂事,公余之暇,恒以书画篆刻舆世相接。尹桑之父雅好文翰,富收藏,舆牧甫交好,乃以四子雪涛、六子若日、七子茗柯同师牧甫。兄弟中以尹桑学艺最勤,且善思考,於牧甫之书、之画、之印,及文字训[]之学,靡不穷其原委,牧甫极称许之。牧甫北归,尹桑仍钻研印艺不辍,後谭延闿(祖安)南来,又以诗文及《易》学请益,并随之游幕东南各省,其能兼擅诸方言,即是之故。所见益多,收藏日富。中年归粤,潜心金石,日以摩挲古玺印、瓦当、泉货、造像、金石拓本为乐。曾得东汉墨书砖一方,凡十余字,雄肆潭厚,至为难得。为《寰宇访碑录》著录之歙县程氏旧藏宣灵残瓦人藏其家,因颜所居曰『宣灵馆』;广州东山南越古冢被挖,古物散诸市肆,尹桑以重值得其二镜,又号『南越双镜斋』;後得梁大同十年陈宝斋造像,复易其斋名为『大同石佛龛』。
古玺之艺,失传近二千年,至牧甫始发其秘,尹桑更光而大之。易均室《铁书过眼录》云:『玺斋亲炙黄牧父,尽得其运刀之奥,近更专攻三代古玺,搜罗亦富,尝自负其章法篆法均消息於玺文。』所言良是。近代印坛以专精古玺而驰誉者,尹桑实为翘楚。其白文玺多典重厚朴,时有陶文之趣;朱文小玺则奇峭峻拔,或借古泉文字以取势。所作巨则五六厘米,小则一厘米而孕五六字,愈小愈见神妙,方圆离合,悉本两周古文,而能巧为变化,光洁秀雅,不以剥落为事,置之古谱中,匪独难辨,直是上选。拟汉人铸凿,亦得其高致。或用牧甫法,脱手即成,□锐秀挺一如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