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尗子

罗尗子
[shū]子(1913—1968),亦作罗叔子,名[tāo]叔,别署范球、崇艺,室名无华[ān]。民国二年癸丑十二月十三日生。湖南新化人,著名美术史论家、篆刻家、书画家。1948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现中国美术学院),擅长篆刻、书画、美术理论,同时兼擅书法。曾师从马万里潘天寿学艺,深受前二者以及徐悲鸿黄牧甫影响。其篆刻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被张友宪、朱光耀教授等后人称之为“罗氏印风”。其书画表现出的才情有宋元以来杰出文人画家所特有的标志,无论意境、笔墨、图式均显示出过人之处。

家庭背景

罗尗子出身书香门第,祖父罗定彩夫妇勤俭持家,慢慢有所积蓄,成为当时地方上比较富裕的家庭。正所谓:“富不读书富不长久”,罗定彩老先生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培养,男子才艺双馨,女子温文贤惠。罗尗子父亲罗醉白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现湖南大学,时李达等人也从这里毕业外出日本留学),后留学日本。从日本归国后,受先进民主思潮影响,响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的呼声,罗醉白在村里创办了石冲口完全小学(现石冲口镇中心学校)并担任校长兼任教师。罗尗子伯父罗夷白受湖南省布政司委派留学海外,专攻财政,学有所成归国后,积极回报家乡,担任新化县财政局长多年。两位堂兄也是青年才俊,罗夷白长子罗特夫年少时便考取黄埔军校,为第19期学员,罗夷白次子罗卓夫参加工农红军,表现突出,解放后曾任北京医科大学总务长。从罗尗子的家庭背景可以看出,其家中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对国家以及社会责任的感的教育,这无疑对罗尗子的一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人物生平

罗尗子,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篆刻家、书画家,其中篆刻才能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