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事年表 | |
---|---|
日期 | 内容 |
1974年8月2日 | (74)科发一字372号文,《关于筹建环境化学研究所的请示》上报国务院。 |
1975年1月 | 宫震同志任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的领导小组组长。 |
1975年1月6日 | 国发[1975]2号文,同意在怀柔化学研究所二部的基础上,筹建环境化学研究所。确定规模为400人,所需人员在各部门现有职工中抽调。 |
1975年3月18日 | |
1975年10月12日 | 中国科学院核心组成员胡耀邦、李昌、刘华清等4位同志专程到怀柔县雁栖湖畔(坟头)考察成立不久的环境化学所。 |
1976年8月 | |
1977年5月 | 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在环境化学研究所正式成立。 |
1977年6月 | |
1978年 | 编辑出版《环境科学情报》。 |
1980年 | 编辑出版《环境科学丛刊》。 |
1980年4月 | |
1981年3月 | |
1982年 | 编辑出版《环境科学简讯》。 |
1982年2月 | |
1985年 |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部成立。 |
1985年10月10日 | |
1986年 | 以青年科技研究人员为主的中国科学院系统生态开放实验室成立。 |
1986年8月3日 | (86)国科发综字0544号文,同意将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与生态学研究中心筹备组合并,建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986年9月 | 经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和院领导批准,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成立,院内29个研究所参加,其建制归属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986年10月3日 | (86)科发计字1047号文,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正式建立单独户头。 |
1989年 | |
1989年8月 | 在双清路18号新址举行综合实验楼和图书情报楼(现称环境化学楼)开工奠基仪式。 |
1991年10月 | 综合实验楼和图书情报楼落成,同年12月整体从清华东路肖庄移往双清路18号现址。 |
1992年 | |
1993年2月 | 化工楼落成,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迁入。 |
1994年 | 胡鞍钢研究员获199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1995年 | |
1995年10月 | |
1996年5月15日 | |
1997年 | 傅伯杰研究员获199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1997年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进入中国科学院首批科研基地型试点研究所。 |
1997年 | |
1998年 | 江桂斌研究员获199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1998年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球科学基地。 |
1999年 | 牟世芬研究员获1999年国际离子色谱成就奖。 |
1999年 | 尹澄清研究员获日本国际茨城-霞蒲奖。 |
1999年6月24日 | 科发资字[1999]0290号文,启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
1999年10月 | 冯宗炜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1999年10月11日 | |
1999年10月21日 | 汤鸿霄院士获199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1999年11月25日 | 科发政字[1999]0576号文,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的通知,其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负责。 |
资料来源:[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