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休之

东晋末年名将
司马休之(?-417年),字季预,是东晋末年名将,敬王司马恬的儿子。[1]
隆安二年(398年),司马休之因为平定王恭等人的兵乱有功,被任命为龙骧将军、襄城太守,并镇守历阳。到了元兴元年(402年),桓玄攻打历阳,司马休之带着儿子和侄子弃城逃到了南燕。等到桓玄失败后,他才回到东晋,并被任命为荆州刺史,镇守江陵(现在属于湖北)。在义熙元年(405年),桓振来袭击江陵,司马休之战败,逃到了襄阳(现在的湖北襄樊)。因为守城失职,司马休之被免去了官职。义熙八年,司马休之重新被任命为督管六州军事的平西将军、荆州刺史。然而,司马休之的儿子司马文思却发起了叛乱。司马休之上疏向朝廷谢罪,并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将罪责归咎于自己。但当时辅政的刘裕并没有批准他的请求。后来,司马休之因为司马文思的事情心生怨恨,于是在义熙十一年起兵,打算诛杀刘裕。然而,刘裕亲自率军征讨,大败司马休之。司马休之只好逃往北方,投奔了后秦姚兴,被任命为镇南将军、扬州刺史。到了义熙十三年,刘裕平定了后秦,司马休之又不得不逃往北魏。在去北魏的途中,司马休之去世。[1]

人物生平

弭乱受封

司马休之是谯敬王、镇北将军、青[yǎn]二州刺史司马恬的第四子,其出生年月不祥。年轻时就任高贵显要的职位,又因其兄司马尚之甚受当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