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来,作家管桦所著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被选入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雨来是生活在还乡河边芦花村的“捣蛋”少年,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他崇拜敬爱八路军战士,在抗日战争硝烟的洗礼下,小雨来充分展现了我国少年儿童的英勇无畏、机智勇敢。[1][2] 角色经历
抗日战争时期,12岁的雨来住在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他很擅长游泳。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知道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朴实的话语。 秋天,日军再次进行扫荡。雨来的父母外出,留他一人在家。当时雨来正趴在炕上念识字课本,突然听到街上有急促的跑步声,他把书揣在怀里就跑出去。刚迈出门槛,便见到交通员李大叔。紧接着,传来鬼子呜哩哇啦的叫声。李大叔迅速把缸搬开,躲进洞里,雨来立刻将缸搬回原位。雨来刚到堂屋,鬼子就强行闯入。为掩护李大叔,雨来面对敌人的诱惑和严刑拷问,始终坚定不屈。敌人被激怒,狂叫“枪毙!枪毙!拉出去!”,随后河边传来几声枪响。
敌人离开后,乡亲们到河边寻找雨来。雨来的朋友铁头等几人伤心哭泣,老人们含泪感慨“有志不在年高”。铁头提议沿河寻找雨来的尸体。就在此时,水面上突然冒出一个小脑袋,像小鸭子般抖落头上的水,向岸上询问“鬼子走了?”众人欣喜高呼“雨来没有死!”原来,在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备,一头扎进河里,鬼子冲着河开枪时,他早已从水底游到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