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吟集

钝吟集
《钝吟集》共三卷,分为上、中、下卷,其内容大多是写景抒情,与友人相和相答之作。 《游仙诗》二卷,一般不并入《钝吟集》中,但本文旨在向读者展示冯班的诗作,并不是严肃的学术著作,因而将其录入。 《冯氏小集》共三卷,是后人辑录冯班诗作而成,有各种体裁的作品,如诗、词、赋等,应有尽有。

正文

冯班,字定远,号钝吟居士江苏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是明清之交著名文学家冯舒的弟弟。年幼时智慧超人,与其兄齐名,兄弟二人名动一时,但随着成长兄弟分道扬[biāo]。人称海宁二冯。冯舒很快就考中科举,踏上仕途。而同时学习制艺、刻苦攻读的冯班却屡试不第、一气之下,弃绝科举,专心治学。他才华横溢、雅善持论,有时非常傲然不群,不愿与俗世交往。和别人一起讨论问题或争辩缘由,如果意见差别很大,他往往掉头就走,连个招呼都不打,常令别人十分难堪。冯班治学非常刻苦,常常独坐冥思苦想,一有所得,喜欢用高声慢调将其吟颂出来,其声高且慢,似有所堵不能畅发,故名钝吟,自己也自号为“钝吟居士”。
冯班一生很不得意,可谓愁苦潦倒,但其性格刚毅,不愿屈身[nìng]事。因而空怀满腹才学,无处施展。每当好友相聚、他往往举杯痛饮,然后就在座中旁若无人地嚎啕大哭,人咸以为怪。又有时宾客聚会、稠人广座之中,冯班倍觉无聊或者抑郁愤闷,往往也“就座中恸哭”。人们都以为他得了痴症、又因冯班排行第二,所以叫他“二痴”。
冯班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在诗著上尤有其过人之处,他不喜欢江西诗派的风格,因而在和其兄冯舒评点《才调集》时,对其极力贬斥。他自己则推崇昆体,专意古学。对明代以来空疏浮华的弊端和以新奇怪异炫世的现象十分不满,因而他作学问非常扎实,不是信而有征,决不轻下一字。其钝吟实沉稳之态,绝非江郎才尽之尴尬。有一次他和他的儿子冯武讲课时,见其子在看《少微通鉴》,就正色对儿子说:“昔人之事,成败已见,得失显然、不须更翻公案,凡为此者,不过好立议论,求免耳食之[qiào]耳,须善审时势,不可一昧将正心诚意套语、妄断前人”。对于那种投机取巧、专在古人成文著作中吹毛求[],以沽名钓誉者予以深刻揭露。对于前人著作,倒也不是不可评论,但专一寻衅滋事,只不过欺负他不能为自己辩护罢了,这种思想就是今天,也还是有其实际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