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二世

法兰西国王
亨利二世(本国语言名:Henri II,1519年3月31日-1559年7月10日),法兰西瓦卢瓦王朝第十位国王(1547年-1559年在位)。他是法国“骑士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次子,母亲是法兰西的克洛德·德·瓦卢瓦。亨利二世出生于巴黎西郊的圣日尔曼—昂—莱伊(Saint-Germain-en-laye)。[1]
1526年,亨利二世作为释放被俘的弗朗索瓦一世的条件之一,与长兄弗朗索瓦太子一起被送往西班牙当人质。1536年,弗朗索瓦太子因肺结核去世,亨利二世成为法兰西新任王储。1547年3月31日,在亨利二世生日当天,弗朗索瓦一世驾崩,同日,亨利二世在兰斯大教堂加冕登基。登基后,1547年,亨利二世在巴黎议会设立了“烈火法庭”来审判异教徒。他颁布的《埃库恩法令》。同时,亨利二世进行了行政改革。国王议会各部门的职能更加专业化;被派往各省“执行国王命令”的特派员是后来总督的先驱;并在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之间建立了中级法庭。在外交方面,亨利继续其父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战争。1552年,亨利二世与德国的新教诸侯签订了《尚博德条约》,承诺向他们提供军队和补贴;作为回报,德国同意法国占领梅斯、图尔凡尔登主教辖区。尽管亨利二世于1556年与查理达成停战协议,但当弗朗索瓦公爵德吉斯(1557年)率领法国远征军进入意大利时,战争很快又爆发了。然而,驻守尼德兰西班牙军队却围攻了皮卡第的圣康坦镇,蒙莫朗西在试图解围时遭遇失败。在吉斯攻占加莱、吉内斯和蒂翁维尔后,局势有所改善,但由于法国和西班牙都面临财政困难,加之亨利希望在国内打击新教,最终促成了1559年的《卡托-康布雷西和约》。1559年6月30日,为了庆祝《卡托-康布雷齐和约》的签署以及公主的婚事,亨利二世在巴黎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骑士比武大会。在比武中,他被苏格兰卫队长蒙哥马利的短矛刺穿头部,十天后去世,终年40岁。[1]

人物简介

亨利二世 Henri II(1519年3月31日—1559年7月10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47年—1559年在位)。弗朗索瓦一世次子,母亲是法兰西的克洛德。生于巴黎西郊的圣日尔曼—昂—莱伊(Saint-Germain-en-laye)。1526年,作为释放被俘的弗朗索瓦一世的条件之一(参见:帕维亚战役),他曾与长兄弗朗索瓦太子一起被送往西班牙当人质。1547年,加冕为法国国王。
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