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原名福开森路),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修筑,[1]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北部,属于衡山路一复兴路历史风貌区范围,北起华山路,南至淮海中路,接天平路、余庆路。全长1180米。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2]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法租界市政当局将原来南洋公学监院福开森开辟的一条土路拓宽,铺上煤渣屑后正式命名为“福开森路”。[3]民国三年(1914年),福开森路正式被划入法租界,原来的福开森路分为三段:东段改成巨泼来斯路,南段改为姚主教路,中段保留了福开森路的原名。[3]1938年,西安交通大学为躲避战乱,往“福开森路”转移了校内物品、器皿等300余件。[4]1941年,武康路陷落。[5]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福开森路更名为武康路。2014年武康路被命名为“上海市林荫道”。[2]武康路主要建筑有武康大楼、武康路99号、密丹公寓等。[6][7]2022年,武康路—安福路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4] 武康路先后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上海市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荣誉。[8][9][10]
命名
武康路是由时任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院”的美国人约翰·福开森用自己的薪水修建了这条土路,后几经翻修,成沥青路面,以福开森之名命名。1943年10月,福开森路改名为武康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