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罗特·升允

清廷授多罗特公
多罗特·升允(1858年-1931年7月23日),姓多罗特氏,字吉甫,号素庵,八旗蒙古镶黄旗人。清廷授多罗特公,曾历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巡抚,江西巡抚,察哈尔都统,陕甘总督等职务,复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2][3]
光绪八年,升允通过乡试成功获得举人身份。光绪十二年,他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一职。宣统元年,因上疏直言反对立宪被指控妨碍新政实施,进而遭到革职处分,此后他寓居西安满城。然而,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再度获得朝廷的征召,出任陕西巡抚。他率领甘军东进逼西安。1912年2月,随着清帝溥仪的退位,甘军得知消息拒绝与革命军继续交战,升允被迫选择向西撤退。1913年,前往日本寻求国外力量的支持以复辟清朝。归国后,频繁往来于天津大连青岛等地,积极联络宗社党人,需求日本的支持,同时与蒙古公爵八宝札布的军队相互呼应,共谋复辟大计。1931年7月23日,升允在天津租界因病逝世。逊帝溥仪闻讯后,特赠予其“文忠”之谥号[4][3]
升允著有《自述》和《望河楼》一联,一生为民多谋福祉,并且还是陕西大学堂的首倡者,在兰山书院创设甘肃省优级师范学堂。除重视教育外,他也主持兴办实业,排除万难,修建了具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黄河铁桥[5][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