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江

长江支流岷江支流大渡河支流
青衣江为大渡河左岸一级支流、下游最大支流,[1]主源为宝兴河,发源于邛崃山脉巴朗山与夹金山之间的蜀西营(海拔高程4930米),流域涉及四川省4个市(州)14个县(市、区),流域内总人口约454万人。青衣江流经四川宝兴县天全县芦山县、雅安雨城区、洪雅县夹江县、乐山市中区,于乐山草鞋渡处汇入大渡河。其干流主要流经雅安市眉山市乐山市。河长276公里,流域面积1.33万平方公里(一说长约289公里,流域面积12897平方公里)。[1]其主要支流有西河、玉溪河、荥经河、天全河、周公河等。[2][3]
青衣江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约5800兆瓦,其中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约2300兆瓦。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大理岩、铜、铅、铁金、磷、石膏等。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耕地,分布面积比例分别为87%、8%。[2][3]

名称演变

青衣江虽是大渡河的支流,但青衣江古称青衣水见诸史册要比大渡河古称沫水早。《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年,瑕阳人自秦道岷青衣水来归。”按瑕阳人为徙阳人的异译。即公元前361年徙阳羌人循青衣水出岷山经过秦国来到魏国。而沫水之名则始见于《史记》:“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西至沫、若水。”至于大渡水之名更是先用于青衣水,后用于沫水。这是由于青衣水流域位于四川盆地西隅,接近成都平原开发较早。夏商时代,青衣水流域已是禹贡梁州之南境。《尚书·禹贡》:“蔡蒙旅平,和夷底绩。”咸丰版《天全州志》:“和夷则天全地。”又“天全州水……其近城一支名和川。《通志》谓即和夷底绩之和川也。”民国版《辞海》:“和,夷古地名,和夷、和与夷所居之地。”说明梁州之地直抵天全商周之际,“杜宇称帝,以灵关为后户”,范围直达今芦山、宝兴青衣羌族已属于杜宇蜀国。秦灭蜀后,严道、青衣最早建县。青衣水、青衣县之名皆源于当时衣青衣的羌族。青衣水的别称,除蒙山溪、大渡水、沫水外,还有平羌江和羌江的称呼。

干流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