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野号重巡洋舰

日本重巡洋舰最上级的四号舰
熊野号重巡洋舰是日本帝国海军最上级的四号舰,也是铃谷型的第二艘。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友鹤事件和第四舰队事件的影响,熊野号和铃谷号都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加强。最初设计时,熊野号搭载155公厘主炮,被归类为二等巡洋舰。后来,她换装了203公厘主炮,成为重巡洋舰。熊野号在二战期间参加了多次战斗,但最终在1944年11月被美军航母编队的飞机击沉,当时她正在菲律宾的圣克鲁斯进行维修。熊野号的名字来自于日本本州中部紀伊半島的熊野川。铃谷级的锅炉配置与最上级有所不同,而且这些舰只在建造时被归类为轻巡洋舰,但在1937年被改装为重巡洋舰。熊野号的主炮为三联装6.1英寸双用炮,但后来被改装为双联装8英寸炮。

主炮

重巡洋舰熊野号也跟他的姊妹舰一样,是以轻巡洋舰的姿态竣工,而在进入无条约时代后,就换装了203毫米的连装炮塔,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巡洋舰。但是,事实上原本采用的155毫米三连装炮塔是一款十分优秀的炮塔,长度达六十倍径,超过各国惯用的155毫米舰炮许多,虽然在穿甲力上略输203毫米炮一截,但是也不会相差太多,在两万米时,这种155毫米60倍径炮的贯穿力是100mm装甲板,而203毫米炮的贯穿力则是125mm。在射速上,这门炮的威力就得以展现,以改装后的最上级装备10门203毫米来算,每分钟能击发30发炮弹,但是如果像原来装备155毫米炮15门,每分钟则能击发75发炮弹。加上炮弹散布性能和作战性能都十分优秀,让许多炮术研究者在本舰换装203毫米炮时都感到十分可惜。
熊野号

沉没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