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

高丽忠惠王
(1315年—1344年),高丽王朝第28任君主(1330年—1332年、1340年—1343年在位)。蒙古名宝塔失里(Buddhašri,又作“普塔失里”,语意为“佛吉”)。他是高丽忠肃王王焘的长子,母亲是德妃洪氏(恭元王后),迎娶元朝宗室女德宁公主亦怜真班[1]
泰定五年(1328年)二月,王祯入元为质充当宿卫,燕帖木儿对其青睐有加。后来燕帖木儿发动政变,迎立图帖睦尔为帝,王祯站在其一方。一年后,忠肃王以病为由请求禅让于王祯,获元文宗批准。天历三年(1330年)二月,王祯被元文宗册封,三月迎娶元朝镇西武靖王之女亦怜真班,五月回国即位,即忠惠王。他嗜好弓马、出猎,将朝政交予宠臣,与宦官摔跤,厌恶儒学,与父王忠肃王关系紧张,甚至断绝其钱粮。至顺三年(1332年)二月,因与忠肃王矛盾、乱政及被疑谋反,他被元朝废黜。在元期间,燕帖木儿掌权时他生活滋润,燕帖木儿死后,伯颜掌权对他不满。至元五年(1339年)忠肃王薨逝,因王位继承问题引发叛乱,忠惠王平叛,后虽获国印却被押解至元受审。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伯颜倒台,他四月回高丽复位。但复位后他荒淫残暴,骚扰百姓、大兴土木等。至正三年(1343年)八月,他被元朝捆绑押送,流放途中死于岳阳,其弟上谥“献孝”,元廷赐谥号“忠惠”。[1]

人物生平

即位以前

延祐二年(1315年)正月十八日,高丽国王王焘(忠肃王)的后宫德妃洪氏诞下一子,取名为祯,后被立为世子。泰定五年(1328年,致和元年)二月,王祯被派往宗主国元朝充当宿卫(怯薛)。当时,留在大都管理皇帝宿卫的是出身钦察“大根脚”的燕帖木儿,他对王祯非常有好感,把他看做是自己的儿子。不久后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崩于上都,燕帖木儿发动宫廷政变,迎入元武宗海山之子怀王图帖睦尔监国,后立为帝,是为文宗,在上都的丞相倒剌沙则拥立阿速吉八为帝,是为天顺帝,两都之战随即爆发。王祯自然把宝押在燕帖木儿一方,最后果然以燕帖木儿获胜告终,王祯的地位也就更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