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琨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刘家琨,1956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与重庆大学合并),中国建筑师、作家,现任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其主要作品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系列、四川美院雕塑系、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等。[3][4][5][6]
1978年2月,刘家琨入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a],1982年初毕业,获得建筑学工程学士学位,并成为转型时期第一批肩负重建国家重任的高校毕业生,后刘家琨被分配到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7][8][2][3]1984年至1986年,刘家琨自愿短期外派至西藏那曲。1987年到1989年,刘家琨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1990年到1992年,刘家琨在新疆工作。[3][8]1999年,刘家琨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3]2001年,刘家琨的作品在德国柏林参加“土木:中国青年建筑师展”。2002年9月,刘家琨出版作品《此时此地》。[8][9]2008年汶川地震后,刘家琨提出再生砖和胡慧姗纪念馆的设计。在2009年以后的设计中,刘家琨大量使用再生砖。[1][10][11]2014年,刘家琨出版著作《明月构想》。[12]2018年,刘家琨担任英国伦敦蛇形美术馆位于北京的首个国际展亭委任项目的设计师。[13][1]2020年12月5日,刘家琨参加“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颁奖典礼并获得最高奖实践成就奖。[14]2023年8月25日,刘家琨受邀出席亚洲现代性建筑文化论坛。[15]2025年3月7日,刘家琨接受四川在线记者专访。[16]
刘家琨曾获评为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其设计作品获得2016年WA中国建筑奖城市贡献优胜奖、2017年WAN世界建筑新闻市民建筑奖、2017年第九届远东建筑奖杰出奖等。[17][8][7]2025年1月22日,刘家琨获得“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年度人物”奖。[18]同年3月4日,刘家琨获得2025普利兹克奖[8][7]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