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胡萝卜素-抖音百科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2])是一类典型的脂溶性色素。[3]类胡萝卜素可溶于石油醚,微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水,具有抗氧化性、稳定性等性质。[3][8]其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中,如番茄、胡萝卜、虾、杜氏藻和雨生红球藻等。[7]类胡萝卜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分类,一种按照维生素A原分类,另一种是根据其化学结构中是否含有氧原子进行分类。[4] 类胡萝卜素有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两种合成方法。生物合成是利用菌类或植物合成类胡萝卜素,而化学合成则是利用有机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合成反应来人工合成类胡萝卜素。[9][10]类胡萝卜素是一种重要的食品着色剂,常用于橙色和黄色食品的着色;[11]在保健品中常被用作抗氧化剂;[6][12]还被添加到动物饲料中赋予动物组织或其产品所需要的颜色等。[13] 人体无法自身 合成类胡萝卜素,所以需要从饮食中摄取。[5]摄入适量类胡萝卜素,有助于机体提高免疫能力、减少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保护视力、减缓神经退行性病变、保护心血管系统、抑制癌细胞生长与增殖等。[5]大量摄入类胡萝卜素通常不会中毒,但会出现高胡萝卜素血症,即皮肤出现类似黄疸的现象,停止食用后症状会慢慢消失,未发现其他毒性。[14] 相关历史
1831年,德国化学家瓦亨雷德(Wachenreder)从胡萝卜根中结晶分离得到一种碳水化合物类的色素并将其命名为“胡萝卜素(carotene)”。1907年,人们通过燃烧法和经典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法,第一次准确测出胡萝卜素的分子式为C40H56。贝泽利(Berzeliu)从落叶中分离提取出黄色的极性色素,将其命名为“叶黄素”。[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