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分裂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的事件
北魏分裂,是指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的事件。[1]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正式宣告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至洛阳。北魏孝文帝开始了一系列的全面汉化改革,汉化改革包括移风易俗、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实行汉魏官制等。孝文帝的迁都之举以及一系列汉化改革,引起了鲜卑旧贵族的极大不满。改革最终走向了两个极端。在南边的洛阳,汉化的贵族和官员开始奢侈腐化,而在北边的平城,保持着鲜卑旧俗的贵族和军人依旧过着部落式的生活,经济困难,物质匮乏,待遇低下,几乎成了被国家遗忘的对象,甚至还要遭受洛阳贵族的歧视。这种南北矛盾,最终演化为一场历史的灾难——六镇起义[2]
北魏在葛荣起义失败后发生大乱,尔朱荣胡太后孝明帝在内乱中互相残杀。最后北魏的实权,落在两员大将高欢宇文泰手里。公元534年,北魏的孝武帝逃到长安投靠宇文泰。第二年,宇文泰杀了孝武帝,另立文帝,建都长安,改名西魏高欢另立魏孝静帝,迁都邺城,改名东魏,自此北魏彻底分裂。[3]

事件背景

公元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正式宣告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并开始全面汉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