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碰撞说

天文学术语
大碰撞说是近年来关于月球形成的新假说。1986年3月20日,在休斯敦约翰逊空间中心召开的月亮和行星讨论会上,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本兹、斯莱特里和哈佛大学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的卡梅伦共同提出了大碰撞假设。[1]
这一假设认为,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叫做“忒伊亚”的行星撞击地球,地球此后自我修复,而“忒伊亚”的大量碎片则在地球轨道上聚集形成了月球。[2]
目前多数关于月球起源的模型估计,月球70%至90%的成分来自“忒伊亚”,其余10%至30%来自早期地球。赫瓦茨则认为,月球的成分可能一半来自“忒伊亚”,一半来自地球。但他也表示这一观点尚需得到更多证据证实。[2]

简介

大碰撞假说是科学界现在最主流的月球诞生理论,认为月球是在地球被一颗像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忒伊亚(Theia)碰撞后才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