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炎山位于台湾苗栗县三义乡西湖村境内,呈南北走向,为三义乡与苑里镇的界山[1]。其地质由砾石、红土、砂土所组成,因土质松软,经风雨侵蚀,砾石冲刷堆积,形成一片赤地岩层。在夕阳照射下,山脊层层相叠,犹如燃烧的火焰,故得名火炎山。 地理位置
火炎山位于台湾苗栗县三义乡西湖村境内,为三义乡与苑里镇的界山。山脉呈南北走向,主峰海拔596米,北峰海拔614米,是台湾小百岳之一[2][3]。
自然地理
火炎山的地质脆弱,其组成包括锦水页岩、火炎山相、香山相,其中火炎山相与香山相归属于头嵙山层,属于更新世产物。主要地质构造为厚层砾石间夹着薄层砂岩所构成,并且表层已有红土化现象。与大肚、八卦两座台地相比,火炎山红土化程度较高,表明其生成年代较早。南侧滨临大安溪,由于风化与雨水的侵蚀作用,切割成许多尖锐山峰的组合。谷地内则堆满冲刷下来的砾石,有如砾石河流,往往冲蚀到山麓下的县道140线,因此公路总局筑起隧道来防范土石流冲蚀。由于具有崩塌断崖地理景观、原生马尾松林林相,1986年6月27日依照《文化资产保存法》在此设立“苗栗三义火炎山自然保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