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禧古城位于北岸管委会山亭乡莆禧村境内,距离莆田市区约40公里,古城始建于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为明代抗倭遗址。截至2020年12月27日,存古城墙长1335米,东北两座城门保存完好,西南城墙地段存有古城基遗址。城内有城隍庙、天妃宫,以及城外有戚继光石像、八卦井等古迹。[2] 1369年(明洪武二年),兴化路改为兴化府,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不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设平海卫莆禧所。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建造莆禧城。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改为莆禧。1448 年(明正统十三年),裁革兴化县。清沿明制,兴化府建制不变。1939年,国民党政府第三战区拆除莆禧城西、南两个城门及周围城墙。1956年,莆禧城被列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福建省文管办拨专款进行小规模抢救性修缮。1996年,莆禧城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0月,市政府申报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入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加以保护。2016年,被评为莆田市社科普及基地。[3][4][5][6] 莆禧古城是中国东南沿海,幸存至今为数不多古代海防工事,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价值。为培育城区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北岸开发区加大对古城的开发和保护,依托古城兴建戚继光公园,配套建设戚继光抗倭英雄故事、古城抗倭史实等石刻、石碑景观、普陀山紫霄洞等旅游景区。[1][7] 名称由来
莆禧古城史称“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系属军事要地,历代均有驻军守防。史料记载莆禧,原名浮曦,明洪武二十年建城后,合莆阳雅称,改为莆禧,因地理自然条件,有一个优美的历史地名——鲤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