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武

东汉外戚、名士
窦武(生年不详—168年),字游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时期外戚、名士,东汉初年安丰戴侯窦融的玄孙,其父窦奉曾做过定襄太守[1]
窦武从青年时起就潜心钻研经学,对于政治漠不关心。延熹八年(165年),拜窦武为郎中。同年十月,窦武升任越骑校尉,受封槐里侯。一年后,窦武改任城门校尉,窦武出仕时,东汉统治阶级矛盾尖锐,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导致“党锢之祸”。延熹九年,李膺陈蕃开明官僚抨击宦官,遭宦官挑唆,汉桓帝镇压党人,逮捕多人,陈蕃免职。窦武不平,永康元年上书为党人辩冤,指责桓帝,建议惩宦官,任忠良。同时交上印绶,表明宁辞官也要劝谏的决心。桓帝不准辞,释放党人。汉灵帝时期,提升窦武为大将军,改封闻喜侯。建宁元年(168年)五月,窦武将宦官管霸苏康杀掉。到了八月,窦武、陈蕃等进一步采取措施,撤换宦官总管(黄门令)魏彪,逮捕长乐尚书郑飒。九月七日,窦武休假回府,宦官朱瑀公布了窦武要尽杀宦官的奏疏,曹节王甫等人趁机发动政变,劫持窦太后,夺得玉玺。窦武、窦绍陷于绝境,自杀身亡。[1]

人物生平

名扬关西

窦武字游平为东汉初年名臣窦融的玄孙,其父窦奉,曾任定襄太守。窦武年轻时以善习经术有德行而著名,曾经在大泽中教授门生,不谈时政,名声显著于关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