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效应

阿西莫夫提出的科幻文学概念
电梯效应(科幻文学概念)是一个由阿西莫夫提出的,关于时间点在近未来的科幻文学中预言的局限性的问题。在构思科幻作品的时候,人们常常运用当代的经验进行推想,而忽略一些关键因素,而这些关键因素在文学中预测的未来这个时间点到来的时候变得显而易见。该效应因阿西莫夫在自己的《电梯效应》一文中以摩天大楼和电梯举例而得名。

正文

在时间点在近未来的硬科幻文学作品中,对未来的预想是很常见的,但是对于这些预想,在这个“近未来的时间点”到来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关键的部分被忽略了,造成了“意料之外”的存在。
阿西莫夫提出了这样一个例子:
假设有一名1850年代的科幻作者(文章中阿西莫夫以第一人称举例),他通过某种途径得知了近未来的百层高楼的存在,他开始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思在摩天大楼中的生活情况:首先,爬楼层很辛苦,所以大厦里的人会不愿离开大厦,所以大厦会发展出独立的经济体系;这摩天大楼里也会有文明人生活的必须设施,比如餐厅,理发厅,健身房等,因为大多数人不会爬太多层,所以这些设施会几层就循环出现;大楼需要物资供给,所以会有一套专门的物资运输系统如同生命线一般工作,对应的楼侧面会有收取这些物资的门存在;在低楼层房间的租金会比较高,因为走到地面更加简单;而在高层的穷人们要在楼与楼之间来往,所以两栋邻近的大楼间会有桥梁,如果要到达地面,可能是坐一个螺旋的滑梯,而上楼可能就要每上几楼就在休息室休息一下……接下来还有可能会去想这栋摩天大楼是怎么盖出来的……仿佛有一些蒸汽朋克风格,不过我们从现在的眼光看,虽然有部分是言中了(比如不愿离开大楼,低楼层贵……)但是其他的东西在“电梯”一物的出现后变得毫无意义,甚至错的有些荒谬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