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卡

总质量不大于3.5吨的车型
轻卡是轻型卡车的简称,按车型可分为轻便客货两用车、轻便箱式车、轻便越野车、多用途运动车,主要是用来乘客,而不是载货。[1][2]
1958年3月10日,跃进轻卡NJ130问世,标志着中国轻卡产业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后,在各级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中国轻卡分为NJ130阵营和BJ130阵营两个板块的格局。1978年,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汽车厂快速发展。1985年,中国汽车进出口公司与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签订了“N系列”轻卡的技术转让合同。同年,五十铃产品技术大规模被中国汽车企业吸收。1993年,日本五十铃100P上市,江淮对其进行技术吸收,完成多种产品布局,快速进入中国轻卡行业第一梯队。2006年,日本五十铃700P上市,又一次成为中国轻卡产品对标的新标杆。随着商用车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轻卡的高端化、智能化、电动化也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高端化产品如福田欧马可系列、四川现代盛图系列已具备国际轻卡产品的品质。电动化产品如吉利远程系列、比亚迪T7系列等,也代表着新能源企业的崛起。[3]
中国轻卡标准是车长≤6m,且总质量≤4.5t的载货汽车[4]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轻卡产业也再快速进行发展,3.5t-6t的轻卡市场容量已达到每年76万辆,其中蓝牌轻卡占比达90%以上,成为商用车行业的重要板块之一。[3]

发展历史

1958年3月10日,随着当时的南京汽车制配厂自力更生制造的“跃进”轻卡驶出厂房,我国诞生了轻卡行业。以后的全国年产量虽然不到2万辆,但是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以后的20多年里,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改革开放以后,轻卡行业随着中国汽车的大发展也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1978年年产量已达近15万辆,1993年至2000年一直保持30万辆的年产量,之后就进入了超常规发展时期,产量和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出口数量也不断增加,我国成为轻型卡车制造大国。值得骄傲的是,我国轻卡行业基本是依靠以我为主的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目前制造企业达43家,自主品牌占绝对优势,北汽福田、一汽轻型汽车、江铃汽车南京依维柯江淮汽车、沈阳金杯等一大批企业名扬国内外市场。据悉,我国轻卡行业已走上了产业升级之路,北京福田开始与康明斯合作建设可生产满足高排放标准的新型发动机的专业生产基地;南京依维柯将与外方合作使“跃进”轻卡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