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

捕捞、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
渔船,是指从事捕捞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资源的船舶,[2]按作业水域分为海洋渔船和淡水渔船,海洋渔船又分沿岸、近海、远洋渔船[3]按船体材料分为木质、钢质、玻璃钢质、铝合金、钢丝网水泥渔船以及各种混合结构渔船。[3]渔船的构成包括,动力推进系统、捕捞机械设备、保险与加工技术以及各类助渔导航通讯遗弃[5][6][7][8]
17世纪中叶,在北美湖出现了帆船式母船浦鲸,以猎捕露脊鲸为主,在18世纪初发展了以捕柒香鲸为主的母船式帆船进行作业。到18世纪中叶,母船式帆船捕鲸业达到全盛时期,用于捕鲸的母船式帆船吨位达300-400吨,1842年全世界捕鲸帆船达880艘。20世纪30年代冷冻鱼获的加工基地船随之出现。1929年,世界上第一艘近代化大型鲸加工基地船“宇宙”号建成,排水量达17000余吨。美国于1965年建成总长为21.35米的“Caribbean Twin”号双体捕虾船。1968年苏联建成了总长为39.7米的“3kcoepitmeHr”号的双体渔船。英国在1972年又建成总长为15.25米的双体渔船。1983年,法国建成一艘长为15米的三体渔船。1985年中国开始发展远洋捕捞渔业,同年3月5日第一批赴西非作业的12艘600-900马力拖网渔船由福建马尾港起航,选择在马尾港起航的意义在于中国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从马尾起航的。从此开启了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历程。中国现有远洋渔船2500余艘,远洋渔业年产量已经达到180万吨。[9][4]
采用单船进行中层拖网捕捞,是世界各国中层拖网作业的主要形式。其操作技术与单船底拖网相似。保持网具的水层位置也主要通过调节曳纲长度、拖速来进行。捕捞对象目前主要为[fēi]鱼,也用于捕南极燐虾。中国的金枪鱼超低温延绳钓渔船基本都是引进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企业陆续淘汰的旧船。[10]

简史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