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慎畛

赵慎畛
赵慎[zhěn](1761—1825年),字遵路,号笛楼,又号蓼生,湖南武陵人。清朝大臣。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历官编修御史、给事中、惠潮嘉道、广西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广西巡抚、闽浙总督、云贵总督。著有《秦议》、《从政录》、《载笔录》、《榆巢杂识》、《省[qiān]室续笔记》、《读书日记》、《惜日笔记》等。赵慎畛曾在自己的屋后修了一个藏书楼,取名“笛楼”,藏有数万册珍贵的古书。传到他的曾孙赵务滋时,尚有1万多册。解放后常德师范学校购去了近半数。1964年,常德县图书馆将剩余的部分全数购回,至今还在供人们借阅。[1]纪晓岚所取士。纪晓岚很看重他的学识人品,交往亦密,曾为其舅氏王孝承手札题跋。赵慎畛于任上积劳成疾,1825年,卒,终年65岁。[2]文恪

人物生平

赵慎畛为诸生时,学政钱沣器之,曰:“人英也!”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条上川、楚善后屯田保甲事宜。巡通州漕,革陋规,廉得杨村通判科索剥船,奏[chǐ]其职。湖南学政徐松矜愎失士心,欲附慎畛自固,常列其弟子优等,慎畛列款纠劾罢之。两广总督蒋[yōu]銛荐其才可大用。
十七年,出为广东惠潮嘉道。严治械斗,捕南澳澄海潮阳盗甚众;沿海民[liáo]居为[]逃薮,悉编入保甲。逾年,[zhuó]广西按察使。天地会匪结党构乱,胁有[]者入其中,慎畛惟严罪匪首,被胁者不坐。广东洋匪投诚后,渐入广西为盗。设水路巡船以护商旅,督守令以捕盗多少为殿最。远郡招解重囚烦费,吏因讳盗,省文法,严举劾,缉捕始力。二十年,迁广东布政使。州县多积亏,展转相承,悉心钩稽,除其纠[],库储顿增。南海高要濒河堤防多[],民苦水患,筹款生息资岁修,屯田五千馀顷。赋重为累,请减粮额,摊抵於沙坦轻则之地。粤俗奢靡,刊发陈宏谋《行政训俗遗规》,躬行节俭以示劝。
二十三年,擢广西巡抚。习知粤西地势如建瓴,旬日不雨即旱竭,劝民修堤塘,造龙骨车,开[yìn]井,设井筒架,皆颁式俾仿行。地连黔、楚,群盗出没,宜山会匪廖五桂、蓝耀青分踞新、旧两墟,纠众分党,伪立名目,勒索殷户,争利相扰,亲往捕诛之。饬属行保甲,置望楼,练民壮互相守望,县建卡房数十座,府各督属会营巡缉。柳州至省千馀里,设水汛四十三所,终任凡获盗千七百馀人。盗多出於流匪,编客民籍,驱其单身游荡者,矿厂窑榨佣丁皆立册,有保者留,否则逐。故事,梧、浔二关,巡抚例得动用盈馀。慎畛曰:“吾家衣食粗足,身为大臣,取盈将安用之?当为国家布仁泽耳。”乃於桂林设预备仓,增设书院,柳州、庆远、思恩三府皆创设之;缮城濬河,广置栖流所,并取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