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宧光-抖音百科
赵宧[yí]光(1559年--1625年),字凡夫,一字水臣,号广平,又号寒山梁鸿、墓下凡夫、寒山长。南直隶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国学生。是宋太宗赵炅第八子元俨之后,宋王室南渡,留下一脉在吴郡太仓,便有了晚明时期吴郡充满人文色彩的赵氏一族。作为王室后裔,赵宧光却一生不仕,只以高士名冠吴中,偕妻陆卿隐于寒山,读书稽古,精六书,工诗文,擅书法,尤精篆书,夫妇皆有名于时。他兼文学家、文字学家、书论家于一身。有《说文长笺》、《六书长笺》、《寒山蔓草》、《寒山帚谈》、《寒山志》等。 个人生平
赵宧光是宋太宗赵炅第八子赵元俨之后,宋王室南渡,留下一脉在吴郡太仓,便有了晚明时期吴郡充满人文色彩的赵氏一族。原籍常熟璜[huáng]泾(今江苏太仓),后与妻陆卿子隐居于支硎之南,建“小宛堂”藏书其中,夫妇皆有名于时。因藏有宋本《玉台新咏》一书,常熟藏书家冯舒、冯班、何大成三人,在寒冬飞雪之日,慕名前来借观抄录,三人自带纸、笔和干粮,借书昼夜抄录,4天抄成副本而归。何大成作有《同冯己苍昆季入寒山抄〈玉台新咏〉毕,遂游天平》一诗:“……忆昨小宛堂,抄书忘日昃[zè]。手如蚕食桑,心似蜂营蜜……”。另建有藏书处曰“蝴蝶寝”、“悉昙章阁”等。藏书印有“凡夫”、“吴郡赵宧光家经籍”、“寒山梁鸿幕下凡夫”、“寒山长”、“五砚斋”、“小宛堂”等。精通文字学,工书,在篆书中掺入草书笔意,篆书堪称一绝,志趣不凡,因此而有“高士”之称,开“草篆”先河。刻印过自撰《说文长笺》100卷附《六书长笺》7卷,《寒山帚谈》、《朝鲜史略》。所抄 之书在格纸版心刻有“寒山堂篆书”字样。有《草篆说文》、《石经论语》、《赵凡夫杂著五种》、《蒙子指南》、《寒山帚谈》、《护生编》、《牒草》、《寒山蔓草》等几十种,多已佚。 个人生活
明代万历二十二年(1594)赵宧光遵照父亲的遗愿将父亲的坟安在苏州枫桥寒山。在寒山守孝之际,宧光为寒山创造了别开生面的景象,利用岩石山野的天然景观,自僻万壑,凿山劈石,疏泉斩榛,植树构宝,依山而筑“寒山别业” ,宛如仙源异境,有盘陀、空空、化城、法螺等建筑,又有“千尺雪” 、 “云中庐” 、 “弹冠堂” 、 “警虹渡” 、 “绿云楼” 、 “弛烟驿” 、 “澄怀堂” 、 “清晖楼”诸胜,成为吴中一桃源仙境。于是有了寒山别墅。寒山别墅造好后,他向妻子陆卿子发出邀请携其一同来此守孝,陆卿子以诗名,为明代“吴门两大家”之一;赵宧光经营寒山的初衷、过程、规模、寒山在他手中形成的胜迹、风光、情趣,他专门撰写了一篇《寒山志》,以留后人。赵宧光定居寒山后,就没有离开过,并与其夫人在寒山岭埋头读书,深居简出,他们在纸上写,也在山石上写,岩上岭上手 迹遍处,书卷气就象江南氤氲[yūn]的水气,充盈了整座山岭,夫妇皆有名于时,当事者造门求见者,宧光亦不下山报谒[yè]。至今沿洗心泉侧御道朝上走,过飞鱼峡,在泉石上尚能依稀见到镌有笔力雄健的“千尺雪”三字,这三字乃赵宧光亲笔手书,乾隆皇帝为此专门写下赞词,“泉飞千尺雪千尺,山篆三字铭云峦”(详见《题千尺雪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