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桷

元代经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藏书家
[jué](1266年—1327年),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宁波南门)人,元代经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藏书家。[1]
袁桷少为丽泽书院山长,荐为翰林院国史检阅官,累迁侍讲学士。他熟习掌故,长于考据,精于史学。其时朝廷制策,勋臣碑铭,多出其手。他曾奉诏修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大典,延祐七年(1320年),纂《四明志》。所著有《易说》《春秋说》《清容居士集》。[2]

人物生平

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宁波南门)人,始从戴表元学,后师事王应麟,以能文名,20岁以茂才异等举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元年(1297年),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时初建南郊祭社,进郊祀十议,多被采纳。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gào]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代遗书,以作日后编三史的史料。延祐年间(1314年—1319年),迁侍制,任集贤直学士,未几任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至治元年(1321年)迁侍讲学士,参与[zuǎn]修累朝学录泰定元年(1324年)辞归。卒赠中奉大夫、江浙中书省参政,封陈留郡公,谥文清。喜蓄典籍,继承曾祖父袁韶、祖父袁似道、父袁洪三世之业,广藏书卷。有藏书楼“清容居”,藏书之富,元朝以来甲于浙东。又搜书万卷,编有《袁氏新旧书目》。卒后,保管不当,被仆人窃去或转卖者颇多,或为婢妾所毁者过半。曾作有《定海县学藏书记》《袁氏新旧书目·序》,是研究藏书史的重要文献。又因朝廷议修宋辽金三史,其孙[yǎn]将遗存数千卷全部上呈。

人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