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战争

唐代751年发生于云南的战役
天宝战争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的唐朝与南诏、吐蕃间的战争。[1][2]
唐天宝年间,朝政腐败。天宝九年(750),南诏国阁逻凤起兵反唐,唐诏失和。唐王朝先后三次派兵征讨南诏。天宝十年,唐派鲜于仲通率军8万攻南诏,南诏求助于吐蕃,大败唐军,唐士卒死者6万人,唐大将王天运战死,鲜于仲通夜逃。天宝十二年,贾瓘都督率军3万再次征讨,南诏将其堵截于姚安,唐军被全歼,贾[guàn]被擒。[1][2]
天宝十三年,又派侍御史剑南留守李宓率军7万三征南诏,南诏王阁逻凤据险守城,避而不战,唐军水土不服,军中瘟疫蔓延,粮草耗尽,未战而死十之七八。李宓只好退兵,南诏军队趁机追击,两军激战于西洱河,唐兵覆没,李宓自沉西洱河。战后,南诏顾念与唐原有友好关系,下令收唐军将士尸骸筑“京观”祭而葬之,在下关西洱河南岸建“大唐天宝战亡将士冢”(又称万人冢),并在太和王都立大碑,刻石记述“叛唐不得已而为之”原委。上述史称天宝战争。[1][2]

战争背景

南诏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