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篮桥原指中国上海市下海浦上的一座木桥,桥宽约2米,长约10米,后泛指该桥及其周边地区。提篮桥区片位于虹口区的东南部。东起大连路,折向杨树浦路到秦皇岛路,西至吴淞路,南临黄浦江,北沿周家嘴路、高阳路、唐山路、舟山路、昆明路。面积2.36平方公里。[3][4]这是人们习称的提篮桥地区,也是近代提篮桥经济、商业繁荣中心地带。[2] 清嘉庆年间(1796-1820),本地居民在下海庙附近的下海浦上兴建一桥,名为提篮桥,该地因此得名。[5]桥址位于今上海市东长治路东、海门路西。因桥附近有爿竹器店,专营提篮、淘箩而闻名,故也称该地区为提篮桥。1848年,上海开埠后,提篮桥成为美租界的一部分。1946年设提篮桥区,1948年改提篮桥区为十八区,1949年又改称为提篮桥区。1959年12月,提篮桥区并入虹口区,面积2.36平方公里。[6][2][1] 2003年,提篮桥地区被列入上海市十二片历史文化风貌区,明确其特色为“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宗教场所”,区域内代表性建筑有摩西会堂、提篮桥监狱、下海庙等。2018年,上海市政府批准撤销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归属北外滩街道管辖。[1][7] 命名
提篮桥是习称地名,桥名的由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观点:一说过桥到下海庙进香的善男信女皆提香烛篮而被称作“提篮桥”;一说桥附近有一专卖提篮、淘箩的竹器店,这家竹器铺的提篮坚固耐用,买者众多,名播四周,因而得名;还有一说是桥为瞿、蓝两姓出资建造,以姓命名,瞿与“提”音近,后以谐音讹传。三种说法各执一词,现多采用一二两种观点。《上海市虹口区地名志》就认为:桥名由来,据传当年木桥附近(今东长治路电车二场处)有爿竹器店,专卖提篮、淘箩而闻名,日后以“提篮”被群众习称为提篮桥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