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壳纲

软体动物门下属纲之一
双壳纲(学名:Bivalvia),又名瓣鳃纲(Lamellibranchiata)、斧足纲(Pelecypoda)、无头纲(Acephala),[1]是软体动物门中仅次于腹足纲的第二大纲。[2]双壳纲出现于早寒武世,[1]至现代达到全盛。[10]其从二叠纪起在生物地层上开始占一定地位,尤其在中晚白垩世,是不亚于菊石的标准化石。[11] 截至2024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的数据中,双壳纲下有2亚纲29目355科3131属22710种。[12]
双壳纲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10]分布遍及全球,[5]从两极地区到热带海域,潮间带至万米深海,[6][7]乃至淡水湖沼均有发现。[10]其生活方式从演化来说,可以分为正常底栖、足丝附着、深埋穴居三类基本的方式。[3]其大多数穴居淤泥底部生活,[13]身体半埋或全埋于泥沙中,[7]行动缓慢;[14]缺乏主动捕食的能力,通常借助唇瓣和鳃上的纤毛进行滤食;[9]雌雄异体[8]但不存在交接器官,[15]一般将配子排入水中进行受精[8]且许多种类存在性转现象。[7]
双壳纲通常体扁,[1]绝大多数为两侧对称,[3]其躯体主要由外套膜、内脏团、鳃及肉足等部分组成。[1]双壳纲寿命多为2-3年,体积差异很大,[7]性成熟主要与个体大小相关。[16]循环系统为开放式循环;[8]神经系统简单,[17]大多数由3对神经节组成;肌肉是其主要分类特征。[8]
截至2024年,有818种双壳纲动物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32种为灭绝(EX)、84种为极危(CR)、71种为濒危(EN)、61种为易危(VU);[18]42种双壳纲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19]中国,则有15种双壳纲动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双壳纲在世界水产养殖业中占主导地位,[21]其在软体动物中经济价值颇高,[2]可以食用,也可医药用,甚至作为工艺和装饰品,或者用作工业、农业;[22]其还能作为污染监测生物,[23]乃至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4]但同样,双壳纲也是海洋污损生物群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25]并会通过食物链传播毒素。[23]此外,在文化象征上,双壳纲长期与女性生殖器有关,后来还与性、丰饶结合起来,成为爱神的象征。[26]

起源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