鸫科

鸫科24属动物
[dōng]科(Turdidae)是中小型鸣禽,有59属335种。除南极洲外均有分布,中国约18属80种。该科鸟类体形大小适中,体羽较松软,腰羽羽轴正常,颈无发状纤羽。后趾(连爪)较中趾(连爪)为短,跗后缘侧扁成棱状,跗前缘被以靴状鳞,跗较嘴(从角量起)为长。嘴形侧扁而长,喙前缘无锯齿,端部具缺刻。常具嘴须,鼻孔有羽或须盖于其上。长而尖,具10枚初级飞羽,第1枚甚短。尾短而呈平截状或有时长而呈凸尾状;尾羽12枚。不呈深叉状。跗长而粗壮,通常被靴状鳞。幼鸟体羽具点斑。其中乌鸫Turdus merula和红胸鸲Erithacus rubecula分别是瑞典和英国的国鸟,而新疆歌鸲Luscinia megarhynchos则是熟知的夜莺。[1][2]
亚科鸟类大都陆栖。活动于开阔环境或者疏林。以昆虫为食,兼食其他动物,如虫、蜗牛蜘蛛等,还嗜吃果实和其他植物性物质。巢呈杯状,由杂草苔藓地衣及类似物质等构成。晚成雏雌鸟筑巢、孵化,双亲育雏。[2]

外形特征

鸫科是遍布世界性的小到中型雀形目鸟类,有较强的鸟喙,尾巴通常是中长形,羽色不同,一般较暗,灰色、棕色到黑色,也有颜色鲜艳的一些物种。嘴短健,嘴缘平滑,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钩,善于鸣叫。鼻孔明显,不为悬羽所掩盖,有嘴须。翅长而尖,初级飞羽10枚,第一枚甚短小。尾羽通常十二枚,偶尔十枚或十四枚。尾形不一,较短呈平截状,或较长而呈凸尾状。跗趾较长而强健,前缘多数被靴状鳞。幼鸟体羽通常具斑点,成鸟仅每个秋季换一次羽。最小的鸫科鸟类可能是短翅[wēng],平均体长12厘米。最大的鸫科鸟类是大鸫,体重为128至175克,体长为28至33厘米;奄美鸫可能比大鸫还要大。大多数物种的羽毛为灰色或棕色,通常有斑点状的下体。
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