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蝾螈

蝾螈科蝾螈属两栖类动物
红腹蝾螈(拉丁学名:Cynops pyrrhogaster[2]),别名日本蝾螈[1]为蝾螈科蝾螈属两栖类动物。[2]红腹蝾螈栖息在水田、沼泽和流动缓慢的河流里。其大部分栖息在北半球温带区域的淡水和沼泽地区。[2]红腹蝾螈世界分布于日本本州,四国,九州等小岛屿上。[2]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福建等地。[2]
红腹蝾螈的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红腹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雌雄区分: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2]
红腹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如水蚯蚓、小蝌蚪、孑孓水蚤等。其有蜕皮现象。红腹蝾螈产卵期在3-4月间,以5月份产卵最多,属于体内受精。[2]红腹蝾螈IUCN濒危等级为LC。[4]

外形特征

红腹蝾螈的外部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红腹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雌雄区分: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