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麻山药,河北省蠡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5年2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蠡县麻山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蠡县麻山药,棒药:茎块规则,粗细匀称,长约50厘米左右。根须细密且长,嘴子子短,约10至15厘米,皮薄,质脆肉白,粘液浓稠,掰开能拉出细丝,口味绵甜酥麻,温润爽口,药食兼用。紫药:块茎呈圆柱形,长40至80厘米,直径1.5至4厘米,嘴长15至20厘米,外皮黑褐色,浅色皮上有紫色斑痕,须根稀;块茎肉质肥厚,质地坚实,断面色白,掰开能拉出细丝,粉性足,味香甜可口,药食兼用。小白嘴:块茎呈棒棍状,长40至80厘米,直径1.5至5厘米 ,麻山药嘴子15至20厘米,根须细,外皮薄,肉质细而发面,掰开能拉出细丝,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食药兼用。
理化特征:采摘期3个月后应达到:棒药:含水量≤80.2%,蛋白质≥4.55%,可溶性总糖≥3.10%,膳食纤维≥0.23%,可食率>95%。紫药:含水量≤80.3%,蛋白质≥4.0%,可溶性总糖≥3.6%,膳食纤维≥0.22%,可食率>96%。小白嘴:含水量≤81.5%,蛋白质≥2.40%,可溶性总糖≥3.50%,膳食纤维≥0.24%,可食率>95%。保护等 级:一级、二级、三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