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德

北洋陆军上将
杨善德(1857年—1919年),字树棠,安徽怀宁人,北洋陆军上将。[1]
杨善德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随后加入新建陆军。杨善德1902年任北洋常备军右翼第十营管带,1904年任北洋常备军第二镇第5标标统。1906年,杨善德任陆军第四镇第7协协统。1908年,杨善德任浙江新军混成协协统。1910年,杨善德任浙江第41协协统。1911年,杨善德任陆军第四镇第7协协统。1912年,杨善德被袁世凯任为陆军第四师师长。[2]次年,杨善德任江苏省松江镇守使。1915年,杨善德暂行兼署上海镇守使,不久,改任松沪护军使兼江苏军务会办。翌月,袁世凯称帝,杨善德获封一等伯。1917年1月,杨善德升浙江督军。之后杨善德与省长齐耀珊为反对黎元洪,一度宣告浙江独立。[3]1919年8月13日,杨善德在任内病逝。享年63岁。追赠陆军上将。[4]

早年生涯

杨善德,字树堂,安徽怀宁人。1857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幼时以卖烧饼为生,稍长投毅军当兵,后保送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1895年,杨善德投奔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袁世凯,任新建陆军右翼步兵第二营队官。1902年春,任北洋常备军右翼步队第十营管带。1904年,任北洋陆军第二镇步队第五标统带。1906年,任北洋陆军第四镇第七协协统。1908年,奉调浙江编练新军,任浙江新军混成协协统。1910年,任浙江新建陆军第二十一镇第四十一协协统,该协驻扎在省会杭州城郊,近两千名官兵中有大批同盟会、光复会会员,是革命力量较强的一支新军武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杨善德调任第四镇统制,离开了杭州,也避免了新军起义后当俘虏的命运。
1912年,北洋第四镇改为陆军第四师,袁世凯任命杨善德为第四师师长。9月19日,升陆军中将。1913年2月,杨善德获得袁世凯颁发的二等嘉禾章。7月,“二次革命”爆发,杨善德率第四师一部随北洋第二军军长、江淮宣抚使冯国璋南下作战。8月16日,冯国璋发布总攻南京的作战命令,规定:“自老西江口至浦口一带之部队,均以杨(善德)师长为司令官,并监督三、五两师后路。”几乎就在杨善德指挥部队攻打南京的同时,所部第四师另一个旅也由海军舰艇运送到上海龙华,担任守卫龙华的任务。在江苏上海的反袁军被镇压下去后,袁世凯于9月13日任命杨善德为江苏松江镇守使,并加陆军上将衔,授勋三位。1915年10月,授克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