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近垣

清代北京东岳庙住持
清代正一派道士。字朗斋,号三臣又号上清外史。松江娄县(今上海松江县境内)人。[1]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八月,封其为“妙正真人”。[2]乾隆继位后,封为通议大夫、食三品禄,带管道录司印务,住持北京东岳庙。京华冠盖,竞与往返。[3][4]

传奇与史实

娄近垣自幼好道。先后师事杨纯一于仁济观,周大经于龙虎山学道,习五雷阵法,诸家符秘,成为“博符[]”道法高妙的道士。是清代唯一能以符箓名世的道士。雍正五年(1727)娄近垣随第55代天师张锡麟入京,奉命礼斗祈雨。言谈举止,受雍正皇帝器重。雍正九年,治帝病有验,封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后随雍正学佛,写有《性地颂》等诗。
大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河东总督田文镜推荐白云观道士贾士芳为雍正治病,由于贾士芳喜欢大言有关妖妄之事,触[]雍正,被雍正按大逆罪处斩。但雍正的疾患也始终未安,于是雍正认为是贾士芳的“邪祟缠绕”,遂命娄近垣设坛礼斗,以符水治之,病始愈。
娄近垣作为清代正一派唯一能以著述流传后世者,却对本派的符箓道法无所阐扬,并且为了迎合雍正禅宗思想,甚至将道教“炼气养真”称为“皆妖妄之人借以谋生之术”,在日常与名流交往中,又“不涉于丹药怪迂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