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刁

春秋时齐国奸臣
竖刁(生卒年不详),又称竖貂、竖刀、寺人貂,姜姓,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桓公的太监,近臣,奸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名字记载的宦官。[1][2]
竖刁成为太监并非别人逼迫,他为了取悦齐桓公出入内庭方便,不惜挥刀自宫。竖刁负责掌管内侍及女宫的戒令,善于揣摩人的心理,极尽阿谀逢迎之事,深得齐桓公的宠爱。[1]
在齐桓公病危时,竖刁发动叛乱,不给桓公饭菜。桓公得知后用衣袖蒙脸,活活饿死。齐桓公的儿子公子昭逃到了宋国,并在宋襄公的支持下,于无诡元年(公元前642年)发动了对齐国的进攻。宋国的军队逼近了齐国的都城,此时掌握兵权的易牙(本名雍巫)带领军队迎战,而高傒等老臣则负责守城。老臣高傒利用雍巫统兵出城的机会,邀请竖刁进宫议事。竖刁没有怀疑其中有诈,结果被埋伏的士兵杀死。[2][3]

人物生平

竖刁,又称竖貂、竖刀、寺人貂,姜姓春秋齐桓公的宦官,阿谀逢迎侍奉桓公,颇受宠信。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而齐桓公也因为这件事而不听管仲遗言,亲信易牙、竖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