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麟

天津市著名爱国教育家
赵天麟(1886.7.6—1938.6.27),字君达,革命烈士,天津市人著名爱国教育家。赵天麟生于 1886年,是天津市最早建立的官立中学堂(现为天津三中)首届毕业生;后考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法律系,并成为北洋大学堂首批派往美国的留学生; 1909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律科,获法律博士学位,并被授予哈佛大学金钥匙一枚。回国后任北洋大学法律兼理财学教员。1914年,他被任命为国立北洋大学校长。1920年,辞去北洋大学校长职务,1934年出任天津耀华中学校长。1938年,赵天麟步行去学校途中,突被日本宪兵队暗杀团的两名特务枪杀,中弹牺牲,时年52岁。 1992年2月24日,经国家民政部批准,追认赵天麟校长为革命烈士。1995年,在耀华中学图书馆前,铸造了赵天麟烈士铜像,以供全校师生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瞻仰。[1]

简介

赵天麟,字君达,1886年生于天津。少牛就读于天津普通中学堂(后更名天津府官立中学堂)。中学毕业后入北洋大学堂法科学习,190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法律,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北洋大学法科。由于他进步的教育思想和出色的教学成绩,1914年就任北洋大学校长。在就任期问,他以“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治校方针。训勉学生,以后一直作为北洋大学“校训”。
赵天麟
当时,中国正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双重压迫和统治的黑暗时代,祖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国家和民族陷于严重危机。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赵天麟怀有强烈的民主革命思想。1915年9月,法帝国主义强占天津老西开,由此掀起近代天津人民著名的反对法帝国主义强占老西开的反帝爱国斗争。赵天麟积极投入了这场斗争,担任了天津各界爱国人士发起组织的“维持国权国土会”的副会长,广泛发动群众反抗帝国主义强盗的侵略。1916年,他作为天津人民代表赴北京,向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总长唐绍仪痛陈法国强占老西开的经过,提出“无土地即无国家主权,人民何所托,政事何所施,国家疆土不可以尺寸让人”。在天津人民强烈斗争下,原来准备妥协的北洋军阀政府不敢冒然答应法国的侵略要求,法国也不敢把矛盾进一步激化,不得不把侵略要求搁置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