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锅是山东潍坊地区传统名吃,属鲁菜系。[1]其最大特色并非指代某种特定的锅,而是一种独特的街头小吃售卖和品尝方式。店家会用无盖大锅露天烹饪食材,食客则围坐在锅旁就餐,颇具市井气息。店家将煮好的猪杂碎等食材切碎后盛入碗中,浇上热汤,食客再搭配烙饼、芝麻盐、腌咸菜等佐料,卷食而成。[3]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山东老潍县朝天锅。诗句“逢二排七大集间,白浪河畔人如山。寒流雪翻火正红,下水香锅面朝天”,生动地描绘出当年潍县朝天锅的热闹场景和诱人香气。[4]
朝天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最初是为了救济穷苦百姓而出现于潍坊民间早市。那个时期,由于生活条件艰苦,普通民众难以经常吃到热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商贩在集市上设置大锅,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热汤和猪杂碎。顾客可以自带主食或购买面饼,搭配这些热食,从而获得一顿实惠的饱餐。[3]关于朝天锅的起源,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与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有关的故事:据说郑板桥在潍县任知县时,心系百姓,见到赶集的农民吃不上热乎饭,便命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锅,为路人煮菜热饭,因锅无盖,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5] 朝天锅与北京的锅烧饼(即杂碎烩火烧)、西安的葫芦头(即杂碎烩饼)、长沙的火宫殿(即杂碎汤加辣椒)等是异曲同工的中华饮食文化。[6]朝天锅的精髓在于“汤”“饼”“料”三要素的完美融合。汤头用猪骨、鸡肉等食材长时间熬制,讲究清而不淡,香而不腻;[7]饼则需薄厚均匀,柔软热乎,以更好地包裹汤汁和食材;[7]“料”则以猪杂碎为主,包含猪头、肝、肺、心、肚、肠等,其中猪肠要清洗干净并翻过来,猪肠、口条、猪头肉等需先用开水涮过,再放入老汤锅里煮,火候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煮制软烂入味,最后佐以葱花、香菜、胡椒等提鲜。[2] 潍坊朝天锅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内涵,获得了多项荣誉。1997年,朝天锅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分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8]2013年,朝天锅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10]2014年,在山东十七地市代表菜评选活动中,朝天锅当选潍坊菜代表。[11]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