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维彬(1884-1924),字高霖,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的一个石匠家庭,后来随家人迁至泉州释仔桥地区,成为泉州本地居民。他在辛亥革命前加入了同盟会,并积极参与了多项推动社会变革的活动,包括剪发、破除迷信和禁止缠足等习俗。[1][2][3] 早年经历
傅维彬的父亲是一名石匠,他本人则在辛亥革命前夕加入了同盟会。回到泉州后,他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士一起在小开元寺创办了西隅学堂,并将其用作党人的联络点。随着泉州同盟会的建立,傅维彬担任了司法股长一职。
社会影响
在泉州光复期间,当地局势不稳定,傅维彬参与了保安会的工作,致力于维持社会秩序。他还曾担任晋江商会组织的商团团长,亲自带队巡逻,确保社会稳定。此外,傅维彬还积极倡导剪发、破除迷信和禁止缠足等社会进步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