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气纹

汉代流行的传统装饰花纹
云气纹,是汉代工艺美术中的一种主要纹样,实际上是由蟠[chī]纹或鸟纹发展和演变而来,多用于彩绘陶器、漆器、铜器、织锦、建筑装饰。[1][2]
云气纹的起源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玉器上的勾连云纹,逐渐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卷云纹发展演变而来。它是一种由弧线构成的五彩云团状纹样,通常由饱满繁复的云头和延展舒缓的云尾组成;从其构成形式来看,可以分为单独云气纹、与其它纹样相嫁接云气纹两类。[3]
云气纹的表现形式有四种:一是分割,将画面分开以丰富纹样的内容;二是联系,通过云气纹使各装饰部分联成一个整体;三是填充,即运用云气纹填充装饰面的空间;四是增加动感,即巧妙利用云气纹,以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云的世界。[1]

云气纹历史

云气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汉魏时代,中国民间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神仙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