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衣

填制香肠和灌肠的外衣
肠衣(英文名:Natural casings)是家畜的大肠、小肠经刮制而成的畜产品。[7][4]主要用作是填制香肠和灌肠的外衣;羊肠衣还可制成肠线,供制作网球拍线、弓弦和外科缝合线等用。[7]肠衣按畜别分为猪肠衣、羊肠衣和牛肠衣。[8]按部位分为大肠衣、小肠衣。[7] 肠衣还可按材料来源的不同分为天然肠衣和人造肠衣两大类。[9][3]其中,人造肠衣又分为可食性人造肠衣,即人们逐渐熟知的胶原蛋白肠衣和不可食用性人造肠衣。[2][3]
据记载公元前8世纪人们就开始食用通过肠衣灌装肉制品的食物,这一事实在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得到了很好的记录。[10]中国加工肠衣已有百余年历史,猪肠衣多产于华东和华中;羊肠衣多产于华北东北内蒙古。最初仅用于弓弦和弹棉花的弦线,产量有限。20世纪初期开始在天津北京等地设厂加工生产,很快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物资。中国是天然肠衣的生产大国和主要出口国,截止2022年的近11年来,天然肠衣出口均值为91859吨。[7]
肠衣是一种重要的肉类包装,其基本功能是保证被灌装的肉制品在一定条件及时间内不变质,以满足贮存及流通的需要。[6]天然肠衣的存放和运输环境温度一般在25℃以下,储存时要特别注意干燥、通风、避光。一般建议贮存期为3个月。[11][2]

起源及发展

天然肠衣是最早发现、应用的香肠和火腿的包装材料。[12]在古代,香肠馅是用动物肠子或肚来灌装,形状多是圆柱形。香肠是加工食品最古老的形式之一。据记载香肠在公元前8世纪开始被食用,这一事实在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得到了很好的记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