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天津水灾

中国天津发生的一次洪水灾害
概述
1939年天津水灾是1939年8月至10月期间在中国天津发生的一次洪水灾害。这场灾害造成当时天津市区百分之八十的地区被洪水所淹,超过10万间房屋被冲毁,六十五万天津及其周边居民成为灾民。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而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北依燕山,这两座山脉的迎风区为大暴雨集中地带,而且这片区域地形陡峭,地势低洼,土层植被覆盖薄,特别容易造成大洪水。天津还处于海河流域下游,由于海河是由上游的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河流还有众多支流等汇集而成得一条宽度不大的且泄水能力小扇形水系,因此当天津及周边地区进入夏季雨季时,洪水来势凶猛且渲泻不畅,极易引起海河地区洪水泛滥。天津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水灾,从1653年到1939年之间,1653年、1654年、1668年、1801年、1871年、1890年和1917年这些年份,天津都遭遇了比较大的洪涝灾害。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1917年和1939年这两次大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