糁(Sà)汤,一种肉粥,[3]别称啥汤、饣它汤、糁等,[10][11]中国地方特色传统风味小吃,[5]也是临沂、枣庄等地的传统名吃。[12][13][14][10]糁汤多用鸡肉(或牛、羊肉)和麦仁、面粉、葱、姜、盐、胡椒粉、五香粉、香油、酱醋等原料,经多道工序制成,汤稠味浓,独具“热、辣、香、肥”的特色。[12] 糁汤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15]糁汤在鲁、豫、苏、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县市皆有,尤其以临沂、济宁、徐州、枣庄等地最为盛行。[10] 糁汤是中国地方特色传统风味小吃,曾获得山东省十大金牌旅游小吃。[5]2006年,糁汤被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16]2013年05月,临沂糁汤 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2016年11月18日,宿州糁汤入选中国金牌旅游小吃200强;[16]2021年10月,临沂糁汤入选100个“好客山东网红好物”;[17]同年12月,糁汤获得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16] 名称
在标准字典中,“糁”字确实存在两个主要读音:一是 读作“sǎn”,其含义通常指米饭粒儿;二是读作“shēn”,在此读音下,它表示的是由谷类磨制而成的碎粒。[18][19]糁在临沂方言中念sà,转换为普通话时应读作sá,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