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峪沟石窟由东区、西区及霍加麻扎组成,沿沟谷两侧南北约500米范围之内分布,其中主要窟群有4处,沟东、沟西各2处。存世洞窟总计为94个,编号洞窟46个。保存了公元3―9世纪的佛教壁画。13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逐渐废弃。二十世纪初,外国探险队到此盗掘,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吐峪沟石窟对于研究中西交通史、宗教史、艺术史、建筑史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吐峪沟石窟存世石窟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整体布局形态,洞窟形式丰富多样,壁画遗存反映出多种文化对高昌石窟艺术的影响,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珍贵实例。吐峪沟石窟也是高昌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是当年高昌城文明的一部分,其昌盛与衰微都与高昌政权的存亡关系至密。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沿革